在中国开车,不想“回到解放前”就看看这几个功能!

2018/7/28 9:31:57 次浏览 分类:资讯中心


在我国,由于道路交通状况复杂,每年都有不少行人因车祸而死亡,交通部每年公布的死亡人数触目惊心,因此加大对行人的保护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暴露在车外的行人,与车辆碰撞时是直接的身体接触,头部和腿部冲击力度最大,极容易受伤。随着行人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通过规范化的要求提高车辆对行人保护的能力。同时也有不少厂家通过研发,创新性地推出一系列安全措施。目前对于行人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举措,今天的就带大家一起看一下针对行人保护都有怎样的措施吧。


                                      

造型与结构优化

对车辆前部造型与结构的优化是较早解决行人碰撞安全问题的手段之一,随着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优化也在不断地改进着。在造型优化方面比较经典的案例是捷豹,日益严格的安全法规使得捷豹不得不取消经典的豹头装饰。虽然在气场上不如从前,但对提升行人保护的贡献却是巨大的。



结构方面的优化方法就更多了,比如降低发动机、蓄电池等部件的高度,增大与引擎盖之间的空隙;比如控制保险杠的刚度,从而有效吸收碰撞时的能量;再比如优化挡风玻璃的固定结构,可以降低行人发生碰撞时对头部的伤害。优化的方法还有许多,在此不一一列举。相信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在车身结构上还会有更加科学的优化方案,结合高科技的主动防护系统,能够更好地保护行人。


 

行人与自动刹车系统

行人监测与自动刹车系统是利用车前的激光传感器或者探测雷达监测前方道路状况,当检测到行人离近可能发生碰撞时,行车电脑将自动控制车辆刹车,进而达到避免碰撞或降低车速减少碰撞伤害的效果。这项技术最先由沃尔沃搭载,被整合在沃尔沃著名的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统中,得到了用户的好评。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上到百万级的豪车,下到十万元级别的家用轿车,这项先进的技术已经在不少车型上普及,有效降低了行人受伤的概率。



主动式引擎盖弹起技术

主动式引擎盖弹起技术的原理是当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引擎盖弹起100mm左右,这样一来为行人提供了一定的缓冲空间,而不是直接撞在坚硬的引擎盖上,降低了对行人的伤害。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不少车型上装备,但是并未被所有车主认可,主要原因在于传感器可能会发生误判,当有小动物或者球类撞击引擎盖时,内部的传感器便被激活,导致引擎盖弹起。加之目前引擎盖弹起后的维修费用较高,因此有不少用户选择切断传感器保险丝,这样一来行人保护的作用就被屏蔽,当真正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便不能有效保护行人,造成行人受伤。因此,未来厂家还需要在传感器的准确度上下功夫,减少误判几率,真正让这项技术发挥它的价值。



行车保护气囊

行人保护气囊主要依靠车头位置的传感器进行探测,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的瞬间,发动机盖抬起,从挡风玻璃底部弹出一个可覆盖挡风玻璃和A柱下方的U型气囊,进而起到保护行人头部的效果。多年以来,行人保护气囊一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受制于技术和成本,截止目前行人保护气囊也仅仅出现在沃尔沃V40的选装配置中,普及率非常低。而且根据沃尔沃官方的表态,新一代车型将不再搭载行人保护气囊系统,而是依靠更加先进的主动安全技术降低行人碰撞事故发生的概率。



总结

目前来看,通过车身结构的优化以及行人保护系统的应用,碰撞事故中对行人的伤害的概率已经有所降低。但是砖叔不得不说的一点是,与其通过主、被动安全措施降低伤害,不如从源头做起,行人遵守交通法规不乱穿马路,驾驶员开车不分心、不超速,这才是真正减少交通碰撞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


下一篇 :大货车主给河北省委王东峰书记的一封公开信

上一篇 :最新规定!9月起,驾驶证又有新变化啦……